運動的能量系統 (四) – 初階應用

作者:Chris教練

-圖片來源-

經過前三篇的介紹,相信讀者已經了解運動能量的三大系統是如何運作,本文將繼續介紹這三大系統在運動訓練當中的初階應用,適合自己想增加運動表現的讀者。


運動強度是關鍵

面對不同強度與持續時間的運動,三大能量系統所提供能量的能力是不同的,其中影響的關鍵以「 運動的強度」為主,「運動持續的時間」為輔。

「運動的強度」就是在進行這項運動時,肌肉被活化的程度,以及肌肉所作的動力輸出(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)

當進行短時間、高強度的運動,像是重量訓練、Crossfit、衝刺跑以及大部分的競技運動,肌肉需要高動力的輸出,並且需要快速的能量供給,這類型的運動主要仰賴「磷酸系統」和「快速醣解系統」。

參與長時間低強度的運動(例如馬拉松),因為需要長時間的能量供給,主要以「慢速醣解系統」和「有氧系統」為主。

經過上述介紹,我們開始要思考幾個問題:

(1)如果希望增加跑步的速度,時常進行30分鐘以上的慢跑訓練是有效的嗎?

(2)如果想增加自己在打球折返跑的耐力,每天跑5公里是妥當的嗎?


運動休息比率

從運動科學的角度來看,想訓練特定的能力,得先釐清這項能力所使用的能量系統,並且針對該能量系統的強度去訓練,才能實質地提升運動表現。

其中,「運動休息比率」是訓練的關鍵,設計適當的運動休息比率可以幫助維持訓練的強度,也可以不讓訓練的專注力散失。

以下是「Periodization Training for Sports」書中提供各個能量系統訓練的運動休息比率建議:

圖. 運動休息比率建議
-圖片來源: Periodization Training for Sports –

首先,圖中提到的「非乳酸無氧系統(Alacyic system)」指的就是磷酸系統,訓練上以短的運動時間(4~12秒)和高強度(大於95%)搭配足夠休息(2~5分鐘)。

「足夠的休息時間」可以確保每一組的訓練也能保持相同強度,並且持續10~30組,避免因爲「疲勞」造成選手只能以「中低強度」執行原訂「高強度」的課表。

這裡思考一下,除了馬拉松這種超長距離和時間的運動之外,有哪些運動會需要訓練「長時間低強度」呢?

大部分的運動都屬於「中強度~高強度」之間的無氧運動,實務操作上推薦使用表中「第1~4種的無氧訓練法」的是比較適合的。

看到這裡,可能已經有個疑問:「那我該怎麼訓練有氧能力呢?」


如何訓練有氧能力?

其實,「有氧能力」建議可以從兩個部份著手可能較為妥當:

(1)「有氧能力」就是我們身體的「恢復能力」,當進行無氧訓練時,在「組間休息時」就能訓練到我們的有氧能力。

舉例來說,進行「乳酸耐受度訓練(Lactic acid tolerance training)」時,休息時間為1~5分鐘,這段休息的時間就在訓練我們身體的有氧能力,初學者可能每趟都需要休息5分鐘才能在下一趟做出相同的強度,經過長期訓練,休息的時間可能縮短到2分鐘即可恢復。

(2)藉由週期化的訓練計畫,安排圖中第5和第6種的有氧訓練法在「準備期的前段」,可以有效地讓未來的無氧訓練獲得更大的成效,這部分將在進階應用時會有詳細說明。


參考資料:

1. Essentials of Strength Training and Conditioning fourth edition.
2. Periodization Training for Sports


能量系統文章系列:

運動的能量系統 (一) – 磷酸系統
運動的能量系統 (二) – 醣解系統
運動的能量系統 (三) – 有氧系統

發表留言